小小的濾光片是怎樣誕生的:帶你走近隱形優越
提到濾光片,除了專業人士,想必攝影愛好者會更加熟悉——數碼相機中都使用了長波通濾光片、短波通濾光片。其實,濾光片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:近視鏡上有減反射濾光片,汽車反光鏡上有高反射濾光片,投影機核心部件更是集合了多種濾光片,作為醫療生化檢測儀的核心部件之一——單色器等等很多都是采用窄帶濾光片。液晶顯示器以及鈔票防偽技術,光通訊,激光技術等等都與濾光片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。沒有濾光片技術的發展作為基礎,很多近現代新興技術都難以取得目前的成就,這是業內人士都很認可的說法。
在國內的濾光片開發制造技術領域內,當下,北京京儀博電光學技術有限責任公司(下稱“京儀博電”)就是一家翹楚——創立40多年以來,公司已開發形成近二十個系列的光學薄膜產品,廣泛包括用于工業、高精尖和商用領域,贏得市場贊譽。機緣巧合走進了京儀博電,終于見識到了傳說的濾光片,并且目睹了一片小小的濾光片是怎么誕生的。
京儀博電外景
京儀博電公司駐扎在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,一下車便受到了副總經理胡泉興(下稱“胡工”)的熱情款待。1988年畢業于浙江大學后,胡工就職于北京電影機械研究所,后加入京儀博電,任副總經理兼市場部經理,一直從事光學薄膜的設計開發和市場推廣。
在簡要了解了公司的情況后,便開啟了參觀生產線之旅,“有圖有真相”地觀察濾光片的誕生地。只見建筑內擺放著四套大型鍍膜設備,濾光片便從中誕生——它們是一片片小小的玻璃片,上面鍍著薄薄一層光學薄膜。一支龐大、有經驗的生產和質檢團隊在這里制造產品和測試產品質量,*終交由出廠部門負責*終的包裝出貨。在這里,人與機器交相輝映,忙碌而有條不紊地運行著,場景頗為壯觀。
鍍膜設備
待檢測的濾光片產品
在觀察鍍膜過程之余,這邊質檢辦公室的一臺Cary 5000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,因為它是除鍍膜設備以外,在生產一線這里為數不多的儀器。胡工介紹道,這臺Cary5000 UV-Vis-NIR使用超過15年以上,在安捷倫并購瓦里安(Varian)之前就來到了這里,是當時國內**臺Cary 5000。濾光片雖然是小小的一片,但出廠檢測標準上要求很嚴,除肉眼可見的質檢流程以外,更深層精細的檢測指標如透光率、陡度、截止深度等技術指標,尤其是截止深度這個硬性指標,都是靠安捷倫Cary 5000來檢測,因為一般的光譜產品能難達到檢測標準。
隨著公司產品種類增多,出廠標準不一,檢測項目變得越來越多,方法也變得愈發復雜。由于Cary 5000產品性能高,檢測測便捷,出結果快速,很適合應對抽檢和數量多的產品質量控制,從引進起一直到現在,Cary 5000堪稱挑大梁的質檢員,這也是為何Cary 5000就安裝在了一線陣地的原因。
京儀博電能有今天的規模,借助過硬的技術功底和市場遠見,在早期實現了諸多技術的突破,公司靠產品質量的發展定位奠定堅實基礎,“從創立到如今,京儀博電靠的是過硬的產品質量,立足于整個行業。”
加入公司初期,京儀博電正好處于檢測技術匱乏的階段,胡工就帶領技術部門,靠自己掌握的一套質量檢測方法,在國產設備上不斷測試和改進,“鍍膜分很多層的,每一層的厚度都需要控制。”在光學成像時代,一個典型的市場需求來自洗印照片的彩噴機所需要的濾光片,他回憶道:“隨著這個市場形成氣候,加上我們也在探索轉型,我們預計化學領域肯定有市場,我們就開始涉足這個領域。但是化學領域需要測背景濾光片,濾光片的檢測級別起碼OD5、OD6,但是我們原來的設備沒有這個條件,我們就考察了市面的產品,結論是引進當時瓦里安的Cary 5000。” Cary 5000帶來了優異的檢測方法,為這一切帶來了改觀,公司的產品種類也由此拓寬了。
產品種類豐富,出廠標準高,因此也贏得源源不斷的訂單,業務連年保持增長,這些都讓京儀博電發展成為行業內優越的企業,稱他們是“隱形優越”也不為過。
在發展穩定后,公司開始向上拓展高等級的產品,也開始接到來自國外的訂單,胡工又回憶道:“當時有一家外商,讓我們提供光譜圖,而我們提供不了,實際上產品質量標準確實是達到了,他們檢測也合格了,但就是因為我們沒法提供光譜,弄得遲遲無法交出。為了滿足變角度測試的要求和更高的OD值測試的要求,我們引入了Cary 7000,它功能更強大,自動化程度更高,靈敏度更高,檢測的OD值范圍更寬。我們用它把庫存的濾光片檢測一遍后,發現符合標準,也能提供光譜圖了,由此那批產品順利成交。”
胡工與安捷倫Cary 7000
經此一役,Cary 7000的重要性凸顯。隨著濾光片產品在日常生活中的擴大覆蓋,京儀博電的產品跳出了工業領域,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,也大膽涉足到對制造標準要求更高的領域。胡工講到:“到底我們的產品質量能夠達到什么級別,Cary 7000讓我們心里更加有底了,有些極大難度測試的產品訂單也敢接了。”
鍍膜產品應用的領域的拓展和制造技術一直在發展,京儀博電也隨之尋覓著拓寬市場的機遇。肩負著技術開發和市場拓展雙重角色,胡工對公司的發展提出大膽設想,一個就是公司已經涉足的民用、商用的領域,比如醫療,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,國家和人們對醫療健康的重視,醫療體外診斷用途的分析儀器,如POCT、PCR等的需求開始火熱,正好是公司產品的用武之地;另外一個就是高精尖領域,比如公司也生產應用在航空航天技術和**產品中的特種濾光片。
胡工總結道,“其實要做的產品種類也很多,有些產品有市場讓我們去做,但是有的產品還不確定;有些產品一直想做、一直想搞開發,還有一些限制,公司要開發更優異的產品,肯定要添置好的設備,不是說有技術就行,還是要通過設備。”
